財政部昨天公布,民國98年全國稅收1兆5,189億,比97年狂減2,415億,減少金額創下歷年最慘紀錄,而稅收年減13.7%,減幅則創35年來最大,僅次於民國62年的負19.8%。
財政部賦稅署表示,全國稅收年減2,415億中,來自減稅因素占500億,另外來自全球不景氣影響占1,900億。減稅主要是把促產條例落日在99年以後所能收到的稅收,提早在98年提高個人4種扣除額,影響216億;調降遺產及贈與稅因是為減稅,負70億,以及暫時調降貨物稅、關稅等影響。
與預算數1兆7,844億相比,98年全國實徵稅收短徵金額達2,652億,其中,中央政府短徵2.231億,另外,地方政府比預算短徵420億。
98年中央政府短徵數,毫無疑問可拿下史上最糟金牌,比次比較於92年中央短徵的1,012億元,足足大上1.2倍,除了來自全球不景氣、減稅之外,還來自財政部預估樂觀,配合行政院所提出的支出需求,98年稅收預算編列比97年實徵數多出200億,致使中央政府短徵數比年減金額嚴重200億。
與97年相比,98年9種國稅中,只有貨物稅和證交稅正成長,其餘7項稅收皆重挫。其中,營所稅遽降1,127億,負25.3%,令人咋舌。
個人綜合所得稅少掉833億,負21.4%,其中因為修法提高扣除額,因此減少216億,加上不景氣關係,外國公司減少盈餘分配,外國股東股利扣繳減少305億,負36%,薪資所得扣繳減少186億,利息所得減少63億。
98年稅收減少金額創下歷年最大的紀錄名單達一長串,包括國稅和地方稅都有:營所稅、綜所稅、營業稅、遺產及贈與稅、期交稅、使用牌照稅,及菸酒稅。其中,營業稅全年減少274億,負11.2%,對國庫和地方庫的威脅僅次於所得稅。
此外,關稅因為去年上半年進口遽減,狂減122億,為91年以後最低,負成長15.2%,減幅為史上最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