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月1日欠稅大戶名單將首度曝光,政府要追稅了。財政部昨(21)日表示,最新統計,目前共有951人、675家企業欠稅,總欠額高達1,355億元,五區國稅局正研擬欠稅名單公布方式,擬公布在網站,甚至報紙中刊登。
國稅局呼籲欠稅大戶,4月底前繳清積欠稅款,否則名單一旦被公布,將不利個人與企業的形象。
財政部應立委要求,每年定期公布個人欠稅超過1,000萬元、企業欠稅逾5,000萬元的名單,五區國稅局今年將在5月1日公布欠稅大戶,往後將在每年7月定期公布。
台北市國稅局每年的稅收和申報件數,都居五區國稅局之冠,被欠的稅也最多,目前至少超過上千億元的稅收尚未落袋。
法務部行政執行署稍早公布國內十大「滯欠大戶」,扣除前三名滯欠大戶的台北市、高雄市及台北縣政府後,七名個人欠稅大戶中,台中地區有二人上榜,分別為台中市民林天財(積欠贈與稅)及前台中廣三集團總裁曾正仁。
台北市國稅局長凌忠嫄說,會成為欠稅大戶的都是有錢人,最常欠的都是所得稅,像是鉅額的股權移轉沒申報,或是虛偽不實的實物捐贈抵稅被剔除,補稅外都還會處罰,欠下未繳的金額就很大。
另外,遺產稅雖然件數不多,但列在欠稅名單上的,金額通常都很大,過去遺產稅率高達50%,逃漏遺產稅連補帶罰非常可觀。公司最常欠的是營業稅和營所稅,因為大企業的營業額很大,欠稅很容易衝破5,000萬元門檻。
凌忠嫄指出,公司或個人欠稅未繳,國稅局催繳的方式有幾種,首先會通知地政或監理機關,限制移轉所有權或設定抵押權登記,禁止處分財產或假扣押;若個人欠稅超過100萬元、公司欠稅超過200萬元,欠稅人或公司負責人還會進一步被限制出境。若仍未繳納欠稅,國稅局只好移送法務部行政執行處強制執行欠稅。
欠稅案件一旦被移送行政執行處,催討手段就會比較激烈,行政執行處可以扣押欠稅人的薪資,還可以強制執行財產,假設發現欠稅人名下查不到財產,追查後發現是故意脫產又惡意不繳,還可以使出最後的拘提管收手段,即讓欠稅人或公司人吃上牢飯。
在追討欠稅的過程中,國稅局會和行政執行處密切合作,凌忠嫄說,要討回欠稅,就要同時掌控欠稅人的財產「存量」和所得來源「流量」,國稅局會先查出欠稅人名下所有財產,並且追蹤任何有可能的所得來源,個人部分包括在哪裡上班、薪資有多少,名下還有多少本金及利息。
公司欠稅會遭追查「應收帳款」,不過行政執行處不會全數拿走,會衡酌公司發放薪資和營運必要的開銷,以免讓公司「撐不下去」。
業者不諱言,過去欠稅除非被法院強制執行,財產遭拍賣,否則頂多被限制出境,但因資訊不公開,並不影響社交活動與企業營運。不過,一旦公司名稱及負責人的姓名,甚至欠稅金額都被公諸於世,損及企業名聲及形象,後果不堪設想。
![](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