國際財務報導準則第四號(IFRS 4)將上路,根據惠譽國際信評的估算指出,台灣保險業者可能還需要增提超過8,000億元準備金,資金壓力不小;業界人士表示,由於較早期的台灣市場以高預定利率保單為主,但隨著利率走低、多種市場環境條件改變,以及IFRS 4上路影響,保險業者朝向投資型保單類型商品的趨勢將更明確。
會計師表示,由於目前保險業提存責任準備金,都是以政府的法令規定為主,並未實際考量市場的環境或相關條件變動,早期保險合約的預定利率達到6%以上,但是目前市場上的無風險利率僅約1%,保險業者的利差損早已備受矚目,加上人的壽命持續延長等因素,保險業者的潛在負債可能增加,IFRS 4上路後,則可更明確將保險業者的負債情況揭露於報表上,有助財務透明化。
事實上,由於IFRS 4草案發展已約十年期間,會計師指出,台灣自九年前年開始,保險業者對高預訂利率保單的商品配置已逐漸減少,並逐漸轉向投資型商品,也就是保險業者承受較低的保險風險移轉,至於投資收益率等,則多由被保險人或要保人自行負責,也降低保險業者的負債情況。
除會計準則的影響外,業界表示,目前保險業者的資本適足率(RBC),主要是以保險業收取保費而得的資金,根據其運用、投資的種類方式,計算後再決定其資本,但是未來將加入新的條件,將根據保險業者所銷售的保險商品類型計算資本適足率,例如銷售高預定利率的保單,保險業者所需要的資本就會比投資型保單來得高,也會推動保險業者朝投資型保單商品進行開發。